-
林浩然
林浩然,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195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先后任中山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国际内分泌学会理事,亚洲水产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生物学分委会主席,亚洲和大洋洲比较内分泌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内分泌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长。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三批博士导师。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十二五”国家“8
2018-10-22 -
包振民
包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专家。长期从事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扇贝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和发育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发了首个贝类BLUP遗传评估系统,建立了扇贝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育成5个扇贝优良品种,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为探索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模式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并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编辑称号。参与组织了国家“十五”至“十三五”海洋水产种业科技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022-08-01 -
刘少军
刘少军,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遗传育种专家,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领域的理论-技术-产品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贡献。攻克了种间生殖隔离难关,阐明了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建立了一步法和多步法鱼类杂交关键育种技术;创建了一批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和二倍体鱼的可育优良品系;研制的4个优良鱼类品种获国家级水产新品种证书;首次证明鲤-鲫-金鱼杂交演化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及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和湖南光召科技奖等奖励。
2022-08-01 -
陈松林
陈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产生物技术领域专家,潜心鱼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建立了我国重要鱼类种质冷冻保存技术,揭示性别等重要性状分子机制,创建鲆鳎鱼类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抗病新品种4个。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第一或通讯编辑SCI论文190篇,含Nature Genetics 2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5件;主编中英文专著5部;曾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编辑、全国农业先进工编辑、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多项荣誉,为我国鱼类生物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08-01 -
张海发
张海发,海洋生物学博士,渔业教授级高工(二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海洋生物繁育及育种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突破石斑鱼繁育技术并取得石斑鱼杂交育种成功;建立了南方海水工厂化循环高效养殖技术;长期致力于我国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和放流活动。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特别是石斑鱼产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2018-09-25 -
梁友
梁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2004年被聘为山东省莱州市首批科技特派员、2005年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多次主持、参加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福建省等鲆鲽类和石斑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的相关课题。
2018-09-25 -
?刘晓春
刘晓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海洋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10-1998.2,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鱼类生殖生理学与分子内分泌学、鱼类遗传育种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5.4-2006.3,曾在日本医科大学生理系研修一年。现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鱼类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比较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
2018-09-25 -
黄海
黄海,男,海南三亚人,1974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9年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海南省领军人才”。现任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科研)、党委委员,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学科(二级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委员、中国渔业协会金鲳鱼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会员、第三届海南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热带鱼类生殖内分泌、
2022-09-19 -
杨扬
杨扬,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师从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石斑鱼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刘晓春教授。杨扬爱党爱国,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主要从事石斑鱼人工繁育和种质创新研究工作。他博士研究生期间长期驻守水产企业养殖基地,扎根一线钻研石斑鱼种质改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培育了多种石斑鱼育种群体,建立了养殖石斑鱼的分子育种平台,对棕点石斑鱼进行改良,生长速率提高约20%。在国内首次构建了虎龙杂交斑的衍生品系,并通过杂交结合选育的方式大幅提高棕点石斑鱼的生长速率34.6%。他建立了鞍带石斑鱼精子的冷藏保存技术,将精子体外冷藏保存
2022-09-01 -
蔡诗庆
海洋生物学博士,科研技术骨干,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