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
川紋笛鲷(三刀)
属笛鲷科中之大型种,养成速度快。幼鱼期即呈现三条明显的红褐色直条纹,彷佛汉字的 「川」字 ,故名「川纹笛绸」,为重要的食用鱼。幼鱼独特亮丽的体色作为观赏用 ,颇受大众欢迎,随着成长条纹颜色逐变淡。
2018-09-26 -
台拉海燕(圆燕鲳)
属日行性的杂食性鱼类,因幼鱼背鳍、臀鳍及腹鳍软条会延长,体形优美、泳姿优雅,宛如秋天之落叶漂浮水中,故俗称(树叶),为观赏界之宠儿,但其鳍达一定的长度后又随成长而缩短,体色亦变黑,为大众化之食用鱼种。
2018-09-26 -
密斑刺鲀(刺鲍鱼)
密斑刺鲀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分布全球各大洋亚热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受到攻击时会吸入海水使身体鼓胀成圆球状,并竖起棘刺使敌人无法吞食。肉食性,以底栖动物为主食。
2018-09-26 -
黑斑红鲈(红鱼红鼓)
红豉鱼为原产美国淡水域之石首鱼类,1997年左右进行人工繁殖,在国内经多年由业者与有关研究单位合作,终于建立起该鱼种的繁殖技术。此鱼肉质鲜美,成长快且成本低之优点,颇受养殖业者之欢迎。国内外均可养殖,为内陆养殖之大型鱼种,其鱼排加工品,深受欧美市场之喜爱。
2018-09-26 -
白星笛鲷(白点)
鱼体稍呈侧扁型,上半身呈褐红色,下半身呈明亮的粉黄色,在身体侧线上方有一明显的白点 ,属广温广盐性鱼类。原喜栖息清澈水域,但经过几代的驯养, 目前已能适应鱼塘肥沃的水质,可在陆上鱼温养殖,在25-30°c水温范围内的生长速度最快。野生的白星笛鲷腹中有一泡红油,是其它鱼类没有的 ,烹煮时红油有独特之香味,深为食家所爱。
2018-09-26 -
泥猛鱼(篮子鱼)
此鱼属沿海的经济性鱼类。栖息于岩礁或珊瑚礁区,主要以藻类为食。因其含强烈海藻气味,处理时不可将肠管弄破,以免鱼肉有藻腥味。其被鳍、腹鳍及臀鳍刺的基部有毒腺分泌,被刺到会引起剧疼,所以福建地方的俗名叫(娘唉),意思是指若被刺到,会让人疼得叫妈妈,因此在捕捉时要小心。
2018-09-26 -
金目鲈
本种为温带至亚热带品系,较耐寒;而另两种属亚热带至热带品系,但在天然海域实际的分布界限尚不明确。红目鲈因体形较小,养殖量少。而尖吻鲈可成长至200cm,与本种一直都视为同一品种,体色较银白,眼球偏黑金色,皆具广温、广盐、成长快、抗病力强之特性,同为国内外的大众食用鱼种。
2018-09-26 -
点斑篮子鱼(金鼓鳗)
篮子鱼属的一种鱼类。属于暖水性浅海鱼类。其主要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南亚。点斑篮子鱼是栖息在沿海附近的岩礁地区,红树林和海河交汇口。
2018-09-26 -
虎龙杂交斑
由350vip浦京集团、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雌体为母体、鞍带石斑鱼雄体为父体、杂交获得F1代、即虎龙杂交斑。“虎龙杂交斑”其最明显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体长体重的变异系数更小、整齐度明显提高、且性状能够稳定遗传。"虎龙杂交斑"经过8年的选育工作,于2017年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水产新产品。
2018-11-03 -
点带石斑鱼(青斑)
此鱼种体型与马拉巴石斑相似,市场一般不加以区分,统称为青斑,是以前养殖石斑类中最主要的鱼种,已可终生采卵生产。点带石斑因皮较敏感,成鱼容易因搬运而红肿溃疡,远距离运输难度较高。
2018-09-26 -
蓝身大石斑(金钱斑)
金钱斑为大型石斑,我国台湾澎湖海域曾捕获200cm、180KG之记录。生性温和不怕人,在世界著名的澳洲大堡礁,是潜水者的宠儿。天然资源已不多,澳洲列为保育类鱼种。目前本鱼种人工种苗及成鱼都已成功量产。成长快速,与龙胆石斑相似,6cm的鱼苗,一年可成长到1.5KG,极具发展潜力。
2018-09-26 -
鞍带石斑鱼(龙胆)
俗称龙胆,鞍带石斑为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有「斑王」之美称。本种可达270cm ,600kg重,为高经济食用鱼类,鱼苗体型体色优美,成长后斑带即消失。成长快速,肉质鲜美有弹性,广受消费市场喜爱。
2018-09-26 -
南海白金鲳(草鲳)
南海白金鲳由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杂交出来的新品种。体呈鲳形,高而侧扁,呈卵形状。侧线略弯曲,尾柄短细,体长为体高的2倍。背鳍成长后多萎缩,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基低甚长。体背小圆鳞。上颌骨伸出。
2018-09-26 -
赤鳍笛鲷(红鱼)
此鱼体色鲜红靓丽,肉质细嫩,养殖成长快速及成本回收快等优点,很快就得到了养殖户的青睐,纷纷投入养殖,且成鱼特别受华人市场的喜爱,成为养殖界的宠儿,经久不衰。
2018-09-26 -
波纹唇鱼(苏眉)
苏眉鱼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鱼类,成年后通体铁蓝色并长出突出的嘴唇。苏眉鱼主要产于东南亚、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珊瑚礁中。苏眉鱼的主要消费地和产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巴布亚和新几内亚)。企业技术总监陈国华于2015年已突破苏眉鱼人工繁养技术。
2018-09-26 -
青嘴龙占鱼(龙尖)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南亚及台湾四周海域焦岩区。长嘴裸颊鲷为沿海渔业重要的养殖对象。各鳞片上均有一蓝色小点,为本种鱼的主要特征。
2018-09-26 -
海鲡(军曹)
军曹鱼,亦称海鲡、海甘草,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水域。巴基斯坦、菲律宾、墨西哥等为主要捕捞生产国,我国沿海亦有分布,但产量较低。军曹鱼为肉食性鱼类,肉质鲜美,是作生鱼片的上好材料。军曹鱼易于驯化摄食人工饲料,摄食量大而且快,抢食凶猛,消化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半年可达3~4公斤,1年可达6~8公斤,2年可达10公斤以上,显示出其巨大的养殖前景。很多年来,军曹鱼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海洋水产养殖品种。
2018-09-26 -
浪人鲹(白鱼)
此鱼为鲹科中的大型种类,属于恒温型,兼具耐寒的特性,在冬季时期饲养,食欲不受影响反而激烈进食。此鱼具有成长快速、抗病力强、饲育容易等特色,深受国内国外养殖业者的喜爱。
2018-09-26 -
花尾胡椒鲷(假包公)
花尾胡椒鲷为高经济脚趾鱼种,与真包公相比,较不耐寒,幼鱼可作为水族箱中的观赏鱼。由盐度5ppt至完全海水间均可养殖,也适合作为网箱养殖的鱼种,由于其体表较厚,经捕捞或长途运输后,表皮及光泽不容易损伤或褪色,适合以活鱼供应市场。
2018-09-26 -
紫红笛鲷(红鱿)
此鱼为印度洋至西太平洋重要的食用鱼,此鱼在天然海域体色略带暗红,色泽优美,但养殖鱼体色偏黑。肉质鲜美,且细骨少,颇受消费大众的喜爱。
2018-09-26